循经太极拳的巧劲,藏在动作和经络的配合里。不少人跟着练却没感觉,不是不得法,是没抓住这六条核心原则。照着做,不用死记经络图,也能让气血顺顺当当流起来。
一、虚领顶劲:头顶像系着根细线
头顶正中间(百会穴)像被一根细绳子轻轻往上提,下巴微微收一点(大概两指宽),脖子自然伸直,别硬挺也别耷拉。这样头就稳了,气血能顺着脖子往上走,不堵在这儿。
练“起势”时,不管手怎么抬,头顶那股“被提着”的劲儿别松。有人为了“顶”使劲仰头,脖子僵得像木棍,转头时肩膀跟着晃,这就错了。正确的是后颈放松,头像搁在肩膀上的球,灵活又稳当。
二、含胸拔背:胸口松,后背展
胸口轻轻收一点,别憋气,像衣襟自然垂着;肩胛骨往两边撑开,后背微微鼓起来,像拉平的弓弦。这样两乳中间的膻中穴能打开,气能沉下去,呼吸也顺。
做“揽雀尾”抱球时,腋下留个拳头的空,胳膊像抱着个气球——别捏扁,也别让它掉了。有人故意挺胸凸肚子,气全堵在胸口;有人含胸太厉害,变成驼背,气也喘不匀。找到“不僵不塌”的劲儿,才对。
三、沉肩坠肘:肩膀往下沉,手肘往下垂
肩膀像挂着俩小铅块,自然往下坠,别耸着;手肘微微弯,往下垂一点,别夹着胳膊也别外翻。这样肩膀上的肩井穴不堵,气能从肩膀顺到手肘、手腕。
练“单鞭”勾手时,先让肩膀沉下去,胳膊跟着自然垂,手腕像挂着串钥匙,松松的。要是耸肩抬肘,肩膀这儿就像打了个结,气过不去,练久了肩膀还疼。
四、松腰坐胯:腰像轴承,屁股像坐矮凳
腰胯要活,像轴承能转;屁股往后坐,像坐在30厘米高的矮凳上,膝盖别超过脚尖。这样尾椎骨(尾闾)能垂直往下,腰椎压力小,气能从腰传到腿。
“野马分鬃”转胯时,先把重心全移到一条腿上,另一条腿像羽毛轻抬,别用腰硬拧。有人转腰时屁股撅得老高,或者塌腰,腰就容易酸。坐胯坐得对,转起来像磨盘,稳又灵。
五、尾闾中正:尾巴骨对着脚中间
尾椎骨自然往下垂,正对着两脚中间的地面,从侧面看,和脚跟成一条直线。这是身体的中轴线,不管怎么动,这条线别歪。
“金鸡独立”时,支撑腿膝盖微弯,尾闾像钟摆垂直往下,抬的腿轻轻抬,别让身子歪。有人站的时候撅屁股,尾闾往后翘;有人塌腰,尾闾往前勾,都站不稳。中轴线正了,像树干扎根,怎么晃都稳。
六、呼吸随形:动做开,气就吸;动做合,气就呼
手打开、身体展开时,轻轻吸气;手收回、身体合拢时,慢慢呼气。气要匀,像抽丝,别憋气也别喘。这样气能跟着动作走,顺顺当当流。
“白鹤亮翅”展开时吸气,像闻花香;下沉时呼气,像吹蜡烛,慢慢呼。发力的动作,比如“掩手肱捶”出拳,也跟着呼气——别猛地喷出去,绵长点,劲儿才顺。有人动作快,气跟不上,憋得脸红脖子粗,这就错了,气顺了动作才灵。
练拳的小提醒
这六条不是单练某一条,得合在一起。比如练“云手”,头顶提着,胸口松着,肩膀沉着,腰胯转着,尾闾正着,呼吸跟着手的开合走,一套下来,身子像浸在温水里,舒服又得劲。
循经太极不玄乎,就是让身体回到自然的样子。不用死记“哪条经络走哪”,把这六条练熟了,动作顺了,气自然就通了。每天10分钟,从“起势”“揽雀尾”慢慢练,你会发现,肩膀不僵了,呼吸顺了,这就是经络通了的实感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大时代资本-投资查询工具-股票配资在线公司-正规杠杆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